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观察|当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的六点思考

2017-03-08 刘成军 造奇智能


文|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

 

 

业界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和讨论已有些日子了,当下,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一、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渐成为2017年热点。

 

笔者2016年12月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时,走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展馆后发现,工业物联网会是一个潜在热点。主要基于两点:企业对于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的热情与推动,除了自动化改造之外,对于智能装备(数控设备)、设备互联、车间数字化及企业信息化等着力颇多,同时针对智能产品服务化方面,亦存在数字连接、预测维修、故障诊断等实际应用,对企业来讲,这两种应用可以作为突破口或者切入点,在企业数字化进程方面率先推进,有利于透明化工厂建设和产品服务化新增长、新业态的探索。

 

所以,[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将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作为2017年年度报道主题。

 

二、概念大解析:概念多了,就有了江湖。


工业互联网”,缘起GE,是个舶来品,基于自身高价值装备产品延伸出来的概念,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的体系架构里,其核心理念已超出工业,延伸至产业层面,如交通、能源、城市等,具有广阔的边界。国内从上到下,都在使用这个概念,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业互联网概念契合了国内主政者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的诉求,也被看做为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延伸。由此看出,这个概念的使用将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和上升空间。

 

工业物联网”,简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即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里的应用。使用者多为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士,产生于工业,服务于工业,对于工业人来说,工业物联网就是那么实实在在。

 

产业互联网/产业物联网”,如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理解,其边界已扩展至交通、能源、金融、建筑、医疗、城市等更多垂直领域,社会意义更加凸显。因为这里面的众多领域与工业人、制造圈没什么直接关系,相信不会有太多工业人使用——“三个概念已经够乱了,不要再发明新名词了,快点做点事情吧”。



物联网”,总体来讲,谁都可以用,谁都可以不用。从概念发明伊始,发展状况就一直不温不火(只是看上去很火,但实际上不热),正所谓“物联网虽好,可不要贪杯哦”。酒不醉人人自醉,那境界就不大好了~

 

三、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市场化公司的商业策略近乎一致——“高开低走”

 

所谓“高开”就是都在使用和借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这样的大概念来开路,争取更多的注意力。无论巨型公司还是创新驱动的创业公司,都不想放弃这么大的“蛋糕”。当然,这样的举动同样在集体为“工业互联网”市场加温,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之所以选择“低走”,很多情况下是无奈之举,更恰当的说法是“现实选择”,一方面概念传播很快,但人们要试图深入理解和将概念转化为实际价值创造,不止“一步之遥”。而作为 To B 的制造企业,其典型特征是采购需求和购买决策的复杂性,极大限制了短期内需求侧的市场总量。

 

而从供给侧来看,产品研发与验证测试,乃至客户试点出效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高高在上的概念不能落地,唯有通过产品在落地方面更多聚焦于某领域的业务痛点,创造实际价值来实现。2017年,随着产品迭代进程的加快,将会看到更多实际有效的落地产品出现。

 

四、针对“无利”大市场和“有利”小市场的商业战略。当一个新市场处于启动阶段时,不同公司的不同商业战略决定了不同的切入点和发展路径。

 

大市场是指市场格局很大,前景很好,如工业物联网市场将会有万亿级市场容量,一般人看到都会流口水。但对当下的初级阶段来讲,这块万亿级大蛋糕不是你家的,更不是现在才可以吃到的。很多时候,所谓“万亿级市场”是个最好的噱头,吸引着一大帮只对商业诱惑感兴趣却忽视商业风险的企业蜂拥而入。之所以称为“无利”,是针对当下发展阶段和企业实际收益来讲的——未来无限好,只是在远方。

 

但同时,所有的市场上都是从小市场逐渐生根起步的,而且万亿级蛋糕也不是只有一两家巨头能吃的下的,即使巨头也要建立围绕自身的良好生态圈和“朋友圈”,在互补和共建中分享收益,这意味着某些中小公司也可以吃到蛋糕。对于初创型公司,要尽快定位和学会卡位,业务(产品)创新和品牌进行双轮驱动,这样有利于聚焦优势资源,以鲜明的特点,给予客户和市场非常明确的期待。

 

对于品牌建设,[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特别强调这一点,研发创新和技术型公司除了有专利产品和意识之外,要从一开始把品牌建设提升到公司决策层面,因为现在产品上、技术和架构复制相对容易,要建立在技术体系之上的品牌运作,才能让客户进行有效识别,节省认知和交易成本。

 

五、不同机构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定义工业互联网,不可混为一谈。

 

首先说一句,站在任何一个立场去理解和阐发,都会失去另外立场的观点吸收。从主流的立场来看,主要有商业公司的立场和学术、联盟两种,当然还有更多,如政府报告文本的立场,甚至每个人在组织之前都拥有个人理解,在此不涉及这方面的讨论(当然,这些立场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情况)。

 

学术、联盟组织在阐发概念和理念时,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体系化等特点,甚至要用复杂的模型去详尽阐释。这实际上力求概念的准确性,在概念发生之初就能阐明其内涵和边界,一方面有利于达成某些共识,另一方面可形成差异化研究。清晰的概念阐述也能为产业界的应用带来便利。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理解,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阐释。

 

商业公司在使用和引用工业互联网概念进行营销时,不在乎概念模型多么完美和准确,而是基于公司的理解,将自身产品/服务进行深度关联,转化成自身企业的战略与品牌诉求,将之公布于众,广而告之。市面上如此多的不同概念,与商业公司的不同立场是分不开的。对于商业公司来讲,要么跟随现在已流行的概念,要么创立新概念,以示差异化。

 

对于受众企业来讲,也要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不要纠结于使用哪个概念,通过团队的力量将这些概念进行适度区分,然后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公司利益的概念体系和架构,进而逐渐内化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体系中去。

 

六、国内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讨论与实践,会出现“两股合流”的景观。这点总体上与国内的风气与耐心有关,在这里只提醒一下,做产品需要耐心,做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做示范案例要严谨,做平台需要“财大气粗”+商业战略思考,做事业既要立意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